【時令湯水】夏天除了吃瓜果還可以煮湯!

【時令湯水】夏天除了吃瓜果還可以煮湯!

⭐️哈密瓜可以先吃清甜果肉
⭐️只用果皮部份煲湯亦可
#星期五湯水

哈密瓜湯清熱解燥
瓜類多有生津止渴、清熱解暑的作用,哈密瓜就是其中之一,它有清暑熱、解煩渴、利小便的功效,果肉水份充沛,夏天吃非常消暑,尤其感到身心疲倦、心神焦燥不安,食用哈密瓜有清熱解燥之效。除了直接切開食用,哈密瓜亦可以用來煲湯,尤其如果遇上甜度不夠高的哈密瓜時,配搭健脾化濕的食材,適合潮濕悶熱的夏天時品嚐,紓緩神疲乏力、睡眠不安寧的情況。

健脾化濕湯水小貼士:
適當地添加健脾化濕功效的食材如茯苓、赤小豆、茨實、陳皮等。

哈密瓜海帶螺頭湯
功效:益氣健脾化濕,紓緩神疲乏力、嗜睡、食慾差、睡眠不安寧等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水果皇帝】蓮霧像是一個注了水的鈴鐺

【水果皇帝】蓮霧像是一個注了水的鈴鐺

⭐️高達百分之九十是水分
⭐️生津解渴之餘又能消水腫
#星期四食材

蓮霧消暑祛水腫?
表皮光滑發亮的蓮霧,雖然幾乎全年有賣,但夏天吃蓮霧感覺特別爽,因為果肉清脆多汁,滿嘴都是清涼的感覺,連皮咬下去幾乎整顆都能吃,非常方便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蓮霧性涼,能清熱涼血、利尿消腫,所以如果屬於水腫性肥胖,不妨多吃蓮霧,夏天在外活動亦可以多吃兩個清熱補水。但如果你身體偏寒,或者脾胃虛寒、多尿、容易腹瀉便溏的話就不宜多吃。
我們常見到的蓮霧有青色和紅色,其實蓮霧家族從深紅、淺紅、乳白色到綠色都有,顏色的深淺和品種及氣候有關,台灣出產的品種有很多:祖母綠蓮霧、白子彈蓮霧、白嘉莉蓮霧、黑糖芭比等等,看名字都猜到大概顏色了。

蓮霧 — 又名天桃,性涼,有清熱涼血、利尿消腫的功效,適合小便不利、浮腫水腫者食用。惟注意脾胃虛寒、腹瀉便溏、尿頻多尿者不宜進食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水果百科】食泰國菜都想到飲紅毛丹冰

【水果百科】食泰國菜都想到飲紅毛丹冰

⭐️紅毛丹除了新鮮吃亦多造成蜜餞
⭐️屬性與荔枝相似多吃易上火
#星期三CheckCheckMail

荔枝 vs 紅毛丹
水果控:「紅毛丹和荔枝很相似,它跟荔枝一樣容易令人上火嗎?」

CheckCheckCin:夏天是荔枝當造之時,從中醫角度來看,荔枝性熱,有養血、生津、理氣止痛的功效,適合體質偏寒、病後津液不足、氣血兩虧及貧血的人適量食用。但由於性熱,多吃容易上火,體質偏熱的人吃後容易出現喉嚨痛、生口瘡及生暗瘡等熱氣症狀。

紅毛丹別名毛荔枝,性熱,有滋養強壯、補血的作用,適合體質偏寒、體質虛弱、氣血不足、血壓偏低、頭暈氣短、慢性腹瀉下痢人士適量食用。由於性熱,與荔枝一樣不適合體質偏熱的人多吃,否則亦容易上火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不時不食】每年都讓人掛念的粉紅momo?

【不時不食】每年都讓人掛念的粉紅momo?

⭐️清甜又水嫩多汁
⭐️多吃卻容易喉嚨痛
#星期二提升正能量

水蜜桃潤腸補氣血
夏天是吃水蜜桃的季節,近年不少人都喜歡購買原箱水蜜桃,產地直送之餘價錢亦更實惠,面對香氣濃郁、柔軟多汁的水蜜桃,大家都忍不住多咬幾口,然而需知道水蜜桃性熱,易生熱助火,體內有偏熱症狀如喉嚨痛、生口瘡、暗瘡人士不宜多吃,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者亦不宜吃。另一方面它有補益氣血、養陰生津及潤腸功效,適合氣血不足、怕冷、浮腫及陽虛型便秘人士食用。

水蜜桃含水量高,切開品嚐很容易把汁浪費掉,不如試試原個剝皮,吃起來啖啖肉:準備一碗熱水和一碗冰水,先將水蜜桃放入熱水浸20秒,然後放入冰水浸20秒,用刀沿著坑位在表皮?一圈,就可輕易剝開表皮。

水蜜桃 - 又名蟠桃、甜桃,性熱,有補益氣血、養陰生津、潤腸的作用,適合低血糖、心血不足、肺虛喘咳者食用。由於屬性溫熱,易生熱助火,體內有偏熱症狀不宜多吃,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者不宜吃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吃出健康】山竹是高抗氧化的水果

【吃出健康】山竹是高抗氧化的水果

#每日宜吃兩份水果
#兩個山竹等於一份水果
#星期一踢走BlueMonday

山竹清熱又降火
又到山竹當造的時候,山竹有「果后」之稱,剝開果殼就是味道清甜的白色果肉,從中醫角度來看,山竹屬性偏寒,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的確很適合夏天品嚐,但正因為山竹性寒,所以要注意身體偏寒人士不宜多吃,例如陽虛體質,或者脾胃虛寒容易腹瀉人士,而女士月經期間應避免食用。

有沒有發現山竹果肉瓣數一時多一時少?購買時不妨將山竹反轉,看一看底部蒂位,你會發現蒂位有些四瓣有些多至七瓣,原來蒂的數量反映果肉的瓣數,可以因應口味選擇你喜歡的瓣數。

至於經常有人問山竹是否配榴槤同吃?其實是因為山竹性寒,榴槤性熱,才有這個果王配果后溫寒互補的說法,但千萬不可以因為它們溫寒互補而進食過量,還是少吃多滋味啊。

山竹 — … Read the rest

【痛覺挑戰】吃辣會上癮更會越吃越辣

【痛覺挑戰】吃辣會上癮更會越吃越辣

#每個人都有心水吃辣最佳飲品
#有人會吃麻辣火鍋前先喝牛奶打底
#星期六放輕身心

解辣飲品選哪種?
吃辣是一種挑戰,有人會不知不覺間越吃越辣,但每家食店的辣度不一樣,不少人總有「被辣到」的經驗,想解辣你會選擇甚麼飲品呢?

1. 冰水
不少人第一時間就想到灌冰水來解辣,飲完一大杯冰水之後,辛辣感好像消失了,咦等一等,辛辣感怎麼又回來了?原來辣椒素是疏水性分子,喝冰水根本沒有帶走辣椒素,難怪辣感來回又折返人間。
解辣指數:?️(5個?️為最多)… Read the rest

【養生靚湯】腐竹白果除了煲糖水也可以煲湯

【養生靚湯】腐竹白果除了煲糖水也可以煲湯

⭐️腐竹令湯水質感滑味鮮甜
⭐️胡椒先用白鑊炒過味道更香
#星期五湯水

胡椒湯暖胃驅寒
大熱天時仍然覺得凍?辦公室、商場甚至公共交通工具都冷氣大開,夏天有手腳冰冷症狀也不出奇,尤其氣血不足、陽虛體質人士,因為陽氣不足溫暖身體而生寒,怕冷人士平日要多曬太陽,以及多吃能溫陽散寒的食物,例如胡椒,它有除胃寒、消寒痰、化食積的作用,除了煮食調味也可用來煲湯,大家都想起胡椒豬肚湯了吧?!今日來個胡椒素湯,連素食者都可以飲用,平日多吃生冷食物、凍飲而引致胃寒的人也適合飲用,症狀為胃脘疼痛、疼痛時怕冷、噁心嘔吐等。注意此湯屬性偏溫熱,陰虛有火者忌服。

溫陽散寒湯水小貼士:
適當地添加溫陽散寒功效的食材如南瓜、栗子、龍眼乾、合桃、黨參等。

南瓜腐竹銀杏胡椒湯
功效:暖胃驅寒,紓緩怕冷、手腳冰冷、胃寒等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食材百科】喜歡吃生蒜的人請舉手

【食材百科】喜歡吃生蒜的人請舉手

#吃完生蒜不敢開口說話
#平日腸胃不佳的人要慎吃
#星期四食材

生蒜辣味有原因
蒜頭是很常用的調味料,蒸、炒、煮等等菜式都會用到,而你有沒有吃過生蒜?生蒜除了蒜頭香還帶有辣味,尤其生蒜蓉那種嗆鼻的辣並不是人人接受到,吃完口腔更帶有臭味。熟蒜很香,為何生蒜很辣?原來蒜頭的辣來自大蒜素,當蒜頭組織被破壞時蒜素就會釋放,蒜素有殺菌、增強免疫力等功效,但蒜素不耐熱,所以煮熟後的蒜頭辣味會消失,而蒜素數量亦會降低。
想吸收蒜素以生吃蒜頭為佳,想吃生蒜但又怕辣?可以將蒜頭磨成蓉後,淋上少許煮滾的油,辣味就會消失,而蒜頭只經極短時間烹調,蒜素就得以保留。蒜頭性溫,有暖脾胃、行滯氣的功效,亦能紓緩初起的風寒感冒。但亦由於性溫,身體偏熱人士則不宜多吃。

蒜頭 — 性溫味辛,具暖胃、行氣、降血壓、降血脂、殺菌功效,適合感冒病人食用,能紓緩初起的風寒感冒、食滯等症狀。由於屬性溫熱,陰虛火旺、身體有偏熱症狀如口瘡、暗瘡、喉嚨痛者不宜食用。素患眼疾者亦不宜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麻辣狂熱】麻辣味道的麻是來自花椒

【麻辣狂熱】麻辣味道的麻是來自花椒

⭐️常吃到的有青花椒和紅花椒
⭐️花椒要碰上熱油才能發揮味道
#星期三CheckCheckMail

花椒溫中散寒增食慾
陳先生:「聽說喝花椒水可以醫鼻敏感,又說咬花椒可以治牙痛,是真的嗎?」

CheckCheckCin:花椒是常用的調味料,亦可入藥,從中醫角度來看,花椒性熱味辛,能溫中散寒、解魚腥毒的功效,適合胃部及腹部冷痛、食慾不振、腸鳴便溏、風寒濕性關節炎、寒性痛經者食用,可見它能散寒燥濕。鼻敏感成因眾多,如果是因為寒濕邪引起,花椒或許能起散寒祛濕的作用,但並不是治本之法。
我們吃花椒時感到的麻痺感,是因為花椒含有揮發油,揮發油有麻醉止痛作用,可能因此有人用咬花椒的方法來治牙痛,但麻痺感覺只是一時,治療牙痛還是要尋找病因,宜盡快就醫,胡亂相信偏方恐怕會延誤病情。而且花椒屬性偏熱,體質偏熱人士每天食用的話,容易引致喉嚨痛等上火症狀。

留言或按讚??支持一下我們吧!❤️ 歡迎 … Read the rest

【認識山葵】有無玩過辣辣壽司比賽?

【認識山葵】有無玩過辣辣壽司比賽?

⭐️山葵的辣嗆到人眼淚直流
⭐️細味之下除了辛辣吃後會回甘
#星期二提升正能量

嗆鼻山葵行氣散寒
你最怕是哪一種辣味?有人會答Wasabi!山葵(Wasabi)是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,其獨特的嗆鼻感覺令人一試難忘,山葵的辛辣嗆鼻味道來自芥子油,芥子油含有強烈的揮發性及刺激性,會同時刺激我們的舌頭和鼻腔,所以山葵一旦研磨便要立即使用,保質期只有約30分鐘,因此新鮮山葵售價較昂貴,平日膏狀或者包裝的「山葵醬」其實是辣根(Horseradish)加入芥末粉及食用色素模擬山葵風味而成。
山葵經常在日本料理中出現,是因為它有強勁的殺菌力,可以抑制魚生中某些微生物及細菌生長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山葵性溫,有溫中散寒、行氣開胃、增進食慾的功效,適合身體偏寒人士當作調味料適量食用,肺氣虛弱、陰虛火旺人士則不宜多吃。

留言或按讚??支持一下我們吧!❤️ 歡迎 Follow … Read the rest

感謝您加入我們的電子情報!

優惠碼:test_subscription_coupon

© 2025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© 2025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Logo
CheckCheckCin
Logo
立即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