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春賀禮】應節果籃好睇又好吃

【新春賀禮】應節果籃好睇又好吃

#選對水果吃健康加分
#送自製果籃經濟又有心思
#星期二正能量

清熱生津當紅水果
農曆新年美食多,煎糕、油角、笑口棗、芋蝦等等全部都香口美味,多吃兩天後發現喉嚨痛、口瘡、暗瘡、小便偏黃等身體偏熱症狀出現了,即是大家所說的「熱氣」,都是因為多吃煎炸食物所產生的「實熱」!這時候不妨打人家送來的果籃主意,那些顏色紅噹噹充滿喜慶感的水果,當中不少都有生津潤燥功效,可以增加身體的津液水平,紓緩體內水火失衡的情況。

生津/潤燥的紅色水果:
蘋果 — 性平,潤肺健胃、生津止渴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食材解構】牛蒡茶解毒消脂好處多籮籮?

【食材解構】牛蒡茶解毒消脂好處多籮籮?

#牛蒡寒涼飲錯傷身得不償失
#養生功效不要人云亦云
#星期三問題多多

馬小姐:「朋友推介我每天喝牛蒡茶,他說牛蒡功效多多,可以排毒消脂、強肝降血脂,甚至抗癌壯陽,有那麼厲害嗎?」

CheckCheckCin:坊間的確有不少牛蒡茶發售,日本人亦喜歡將牛蒡入饌,因為它高纖低脂營養成份高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牛蒡性寒,具清熱解毒、祛風止癢功效,解毒指的「毒」為熱毒,適合燥熱體質,紓緩牙肉痛、喉嚨痛等燥熱問題。過了平安夜和聖誕節兩天的大魚大肉和熬夜派對,不如吃點牛蒡吧!

新鮮牛蒡與乾牛蒡功效相約,平日當作高纖蔬菜或煲湯食用牛蒡是可以的,但由於它屬性寒涼,不建議長期每天飲用,脾胃虛寒者更不宜多吃,否則容易引致腹瀉等症狀。

處理新鮮牛蒡小貼士:
以刷子輕輕刷走泥土,用刀或揉成團的錫紙把外皮刮走,切開後的牛蒡容易發黑,最好下鍋前才切開,或者切後浸泡鹽水。

Burdock … Read the rest

【中醫101】有熱才要清熱,寒涼才能下火

【中醫101】有熱才要清熱,寒涼才能下火

#身體偏寒的人不要胡亂清熱
#亂飲涼茶只會虛上加虛
#星期一BlueMonday

「熱氣」和「寒涼」的謎思
香港人對「清熱」有種情意結,涼茶為港式傳統,從事勞動性行業工作者適合飲用以解暑消渴。現今都市人仍有不少人經過涼茶舖會隨便喝杯五花茶、廿四味、夏枯草、崩大碗。其實清熱前要先問問自己:「你身體有熱嗎?」,再看看自己究竟是「實火」還是「虛火」,要對症下藥才可根治你身體的「火」。

先說說何謂熱氣吧!根㯫中醫理論,人體的陰陽處於平衡狀態為之健康。天氣熱、多吃火鍋、辛辣、煎炸食物都容易上火,當陽氣超出正常水平,就會出現偏熱症狀如口乾、口臭、生口瘡、小便黃等,這就是「實火」,也就即是我們俗稱的熱氣,這時候就真的需要清熱降火了。

然而,有時你以為自己是熱氣,其實卻是陰虛,也就是身體有「虛火」,即陰氣不足,陽氣相對旺盛,即見兩顴潮紅、牙肉腫痛、生暗瘡、流鼻血、 手心腳心煩熱等。經常熬夜、壓力大都會導致虛火上升,這時候你需要的不單是清熱而是滋陰降火。

不要聽到食材有清熱作用就怕 … Read the rest

【秋蟹報到】七種人不宜進食螃蟹!

【秋蟹報到】七種人不宜進食螃蟹!

#九月圓臍十月尖
#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
#星期一BlueMonday

大閘蟹進食小貼士
大閘蟹今年於十月中上市,蟹癡又能一嚐等待了一年的滋味!大家都認定大閘蟹是邪惡之物,屬性寒涼,也是發物而蟹膏則高脂高膽固醇;發物即容易引起舊患復發、將新病加重的食物,過敏體質容易引發痕癢。其實大閘蟹並非一無是處,配合個人體質食用,它有清熱、散瘀血、通經絡的功效,進食前要注意身體狀況。

貼士一:宜配搭清淡菜式
大閘蟹寒涼,不宜多吃,每次食用一隻起兩隻止為宜,餐廳流行推出大閘蟹套餐,除了蒸大閘蟹外,還配搭蟹粉小籠包、蟹粉撈麵等,進食過量會導致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。品嚐大閘蟹時,建議配搭健脾胃的白飯以及清淡的蔬菜。進食大閘蟹當日亦應避免進食刺身、沙律、雪糕等生冷食物,以免雪上加霜。

貼士二:最佳配搭黃酒、紫蘇葉、薑
有說吃大閘蟹時宜配黃酒以驅寒暖胃,進食時蘸點加入薑絲的醋,也可帶備紫蘇葉配薑茶及紅糖,醋及紫蘇葉都有解蟹毒的功效,有助紓緩進食蟹之後出現的腹瀉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輕鬆滾湯】通頂過後總是痱滋暗瘡一齊來

【輕鬆滾湯】通頂過後總是痱滋暗瘡一齊來

#乾燥秋天再熬夜是火上加油
#降火之餘記得滋陰潤燥
#星期五湯水

芫茜皮蛋湯降虛火
不少人覺得芫茜清熱,印象可能來自芫茜皮蛋湯,芫茜主要是透疹開胃的作用,其實皮蛋才是清熱下火之物,皮蛋是鴨蛋以石灰、鹽等醃製而成,屬性偏寒,有清熱功效,能舒緩口瘡、喉嚨痛、口臭、皮膚乾燥等症狀。惟鴨蛋屬於發物,有皮膚問題或暗瘡等不宜服用。煲芫茜皮蛋湯時可加入茶瓜,可加強清熱降火之效,茶瓜為醃製過的青瓜,雜貨店及醬油店有售。

降虛火湯水小貼士:
烹煮降虛火湯水可選用以下食材:花旗參、石斛、沙參、玉竹、羅漢果等。

芫茜皮蛋鯇魚片湯
功效:清熱降火,紓緩口臭、口瘡、牙肉腫痛等因熬夜引起的虛熱症狀… Read the rest

【食材101】替鴨肉平反伸冤

【食材101】替鴨肉平反伸冤

#鴨肉不毒也不是發物
#但鴨蛋鹹蛋屬蛋類就是發物
#星期四食材

鴨肉偏涼清補又滋陰
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誤會,老一輩總會說「鴨肉好毒」、「唔好食鴨,傷口會發」,其實鴨肉不但不是發物,更是滋陰補虛及具祛水腫功效的食材,清代名醫張璐在《本經逢原》中指出:「鴨,溫中補虛,扶陽利水,是其本性,患水腫人用之最妥。」配合個人體質食用,就可發揮鴨肉的最大功效。

鴨肉 – 屬性偏涼,具滋陰補虛、養胃利水的功效,適合陰虛體弱及陰虛火旺體質,適合身體有偏熱症狀的人食用,例如有暗瘡、口瘡、大便偏乾。而由於鴨肉屬性偏涼,所以脾胃虛寒、容易胃痛、腹瀉、感染風寒感冒的人皆不宜進食,以免症狀雪上加霜。

鴨蛋 … Read the rest

【討厭的小白點】有一種痛叫生飛滋

【討厭的小白點】有一種痛叫生飛滋

#咬到好痛再生飛滋更痛
#藥膏噴劑可紓緩其實也會自然癒合
#星期一BlueMonday

又鹹又甜生飛滋?
飛滋雖然只不是小小的一點,疼痛起來不但影響進食,更會痛到不想說話!除了不小心咬到牙肉或舌頭而形成的飛滋外,有時候也會無緣無故生飛滋,莫非真的如長輩所說:「又鹹又甜生飛滋」?

吃鹹又吃甜就會生飛滋,或者只是哄小朋友先乖乖吃正餐才吃甜點的說法吧!生飛滋並非無緣無故,根據中醫理論,生飛滋即「口糜」,多因為脾胃積熱或脾胃氣虛所致,脾胃積熱伴隨症狀為口瘡紅腫、小便黃、舌紅苔黃等;如果伴隨症狀是氣短乏力、頭暈、大便溏瀉、舌邊有齒痕則為脾胃氣虛的表現。另外,工作壓力大、多熬夜,耗傷心陰,陰虛則火旺,陰虛體質的人也會出現口瘡症狀 。

想減少口瘡出現?飲食宜清淡,多吃生津養陰及有清熱功效的食物,減少進食辛辣、重口味食物,並要避免熬夜。

飛滋拜拜茶療… Read the rest

【CheckCheckMail-五花茶當水飲?】 #喝涼茶要點到即止

【CheckCheckMail-五花茶當水飲?】 #喝涼茶要點到即止
#中醫花語解密
#星期三問題多多

再熱也不可涼茶當水喝

躁底男:「天氣這樣炎熱,是不是多飲涼茶就可以清熱下火?」 CheckCheckMail:五花茶以屬性偏寒的五種花煲成,常見為金銀花、菊花、槐花、木棉花及雞蛋花,有清熱解毒,消暑祛濕的作用。天氣炎熱或是身體出現偏熱症狀時飲用最適合不過。要注意飲用涼茶要適可而止,身體的偏熱症狀得以緩解以後也要停喝, 否則會令身體虛弱,出現眩暈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!不要見天氣炎熱就「涼茶當水飲」,要按體質而飲用。

Don’t have … Read the rest

坐月唔係一味補先好㗎??

坐月唔係一味補先好㗎??

#坐個好月身體自然好
#坐月不要盲目進補
#正能量星期二

「坐月」實在是一種傳統智慧,意思是婦女在生產後的首100天要好好休息養生,當然在於都市人,能騰出一個月已很難得了,最重要還是促進身體復原。在中醫角度而言,產婦身體多「瘀」多「虛」,原因是生產時動用力氣,加上大量出血,導致元氣大傷,氣血虧損。但如果只是補,體內的惡露瘀血會滯留不清。平素生活忙碌、容易心煩氣躁、晚睡、嗜重口味食物都會令體質偏向熱性。擁有此類體質的媽媽如果產後過分進補— 每天飲用鹿茸、高麗蔘、雞湯、紅棗炒米水等熱性食療,不但會令她心情更煩躁、潮熱盜汗、便秘、生口瘡等。產後哺乳者,更會把其「溫熱」傳給嬰兒,導致嬰兒出現睡不安寧、哭鬧不停、便秘、出汗疹等症狀。如果產後媽媽的體質症狀只是氣血虛弱,就可以適量的調補。坐月時要忌諱的事看似很多,但其實只要注意一點,跟隨生活習慣及現代化生活稍作調整,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就好!

坐月小貼士:
• 如果半夜餵奶時不為意著涼,可以先煮一鍋薑皮、薑片茶,再倒進浴缸裡面泡15-20分鐘浴,或將薑茶倒進一個洗手盤,睡前泡一泡腳… Read the rest

米水能健脾胃,炒米水健脾胃之餘也能暖胃袪寒。

米水能健脾胃,炒米水健脾胃之餘也能暖胃袪寒。

#成個月唔飲水真係得
#坐月唔等如要每日補
#bluemonday

經常聽長輩說坐月期間不應喝白開水,只可喝炒米茶、薑水或補湯等屬性偏溫的茶飲,否則會入寒?其實是可以的。最重要是要配合體質,如果身體有偏熱症狀如有痔瘡、口瘡、盜汗、喉嚨痛則更不可每天服用。 另外哺乳媽媽尤其需要水分才會有足夠的母乳。容易上火的可每天飲用屬性平和的米水,促進脾胃康復,另外每天可以煮屬性平和的健脾胃湯水等。飲食生冷寒涼尤為大忌。產婦體質屬多虛多瘀,當飲食生冷寒涼後,體內血液容易被凝結,血流不暢,使惡露排不清,甚至引致產後腹痛。

#男 #女Read the rest

感謝您加入我們的電子情報!

優惠碼:test_subscription_coupon

© 2025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© 2025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Logo
CheckCheckCin
Logo
立即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