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#24節氣 – 寒露】

#24節氣 – 寒露】

來到第一個用「寒」字來命名的節氣,代表開始步入深秋,有說「寒露百草枯」,意思是大地的花草都枯萎凋謝,天氣漸漸變得乾燥,人體津液蒸發速度快,很容易出現眼乾、咽乾、鼻燥、皮膚乾/痕癢、皺紋增多的情況,所以要注意「養陰防燥」,適量進食百合、沙參、玉竹、石斛等滋陰食物,水果可以選擇雪梨、無花果、杮子、甘蔗、桑椹等。要注意保養體內之陰精,不宜熬夜,避免進食辛辣易上火、重口味的食物。秋高氣爽宜進行戶外活動,既可補充日益減少的陽氣,又可減少「秋愁」的影響。

寒露養生重點:「滋陰潤燥,養肺生津」

花旗參:補氣養陰、清虛火、生津止渴
石斛:清熱養陰、生津益胃

花旗參石斛茶
功效:滋陰清熱,紓緩口乾、眼乾、大便乾結等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#24節氣 – 秋分】

#24節氣 – 秋分】

秋分節氣即是秋季來到中間點,北半球開始步入日短夜長,天氣慢慢轉涼。傳統有「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」之說,意思是春天不急於脫掉厚衣服,秋天不要剛轉涼就穿得太多,適當地訓練抗寒能力。秋季受乾燥侵襲,耗損肺氣,容易出現氣管不適、喉痛乾涸、流鼻血等因為肺燥而引起的症狀,宜滋陰潤肺,適量食用帶滋陰潤燥功效的食材如蜂蜜、雪耳、沙參、麥冬、川貝、杏仁等。秋天是吃蟹的季節,螃蟹屬性寒涼,吃蟹後記得喝杯紫蘇葉薑茶或炒米水,暖胃驅寒。

秋分養生重點:「滋陰潤肺,寧心安神」

黑芝麻:補肝腎、養血烏髮、滋陰潤腸
杏仁:潤肺、潤腸通便
豆漿:潤燥、健脾養胃

黑芝麻杏仁豆漿… Read the rest

【#24節氣 – 白露】

#24節氣 – 白露】

白露節氣,開始感受到秋意。白露是指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,早上容易看到植物上黏附著的露水晶瑩剔透,進入典型的秋季氣候,日間依然和暖,但太陽下山後,晚間氣溫瞬間轉涼。溫差大容易令人著涼、生病,尤其體質虛寒、陽氣不足人士注意添加衣物。天氣日漸乾燥,「燥邪傷人,容易耗人津液」,宜適量進食具潤肺生津、養陰潤燥功效的食材,例如雪梨、雪耳、花旗參、百合、芝麻、蜂蜜、枇杷等,記得適時補充水份。

白露養生重點:「潤肺生津,養陰潤燥」

雪梨:生津潤燥、清熱化痰
麥冬:養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煩

雪梨麥冬茶
功效:滋陰清熱生津,紓緩長期晚睡、經常口乾、嘴唇乾燥等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#24節氣 – 處暑】

#24節氣 – 處暑】

來到處暑節氣,「處」有結束的意思,代表夏季殘餘的暑熱正式結束,白天可能還是悶熱,但到晚上就開始感到陣陣秋意。氣候由熱轉涼,自然界的陽氣亦由疏泄轉向收歛,人體的陰陽之氣也隨之轉換,相比炎夏現在人體出汗減少,可能會出現疲累感,宜多吃清熱安神的食物,適量進食蓮子、百合、桂圓、蜂蜜、雪耳、海帶、海蜇等,有助過渡這個季節交接期。飲食上亦要注意健脾養胃,養成每日飲米水的習慣,有助預防秋燥。

處暑養生重點:「清熱安神,健脾養胃」

蓮子:養心安神、健脾止瀉、補腎固精
麥冬:養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煩
桂圓:補益心脾、養血安神

蓮子麥冬桂圓茶… Read the rest

【#24節氣 – 立秋】

#24節氣 – 立秋】

轉眼來到秋天第一個節氣——立秋,代表暑去涼來,不過夏季的暑氣和濕氣一時未能消除,飲食原則仍以清熱祛濕為主。夏天時難免多吃了生冷食物而損傷脾胃,容易出現無胃口、困倦乏力的感覺,所以雖然踏入立秋,依然要以健脾胃為主,適量食用有健脾胃作用的食材,例如白米、淮山、番薯、扁豆衣等。早餐不妨喝杯暖米水,早起做早操和慢跑,幫助身體順應秋季而適應天氣轉變。

立秋養生重點:「清熱養陰,潤燥止渴」

蘋果:潤肺健胃、生津止渴、消食止瀉
菊花:清肝退火、明目、保健眼睛
無花果:潤肺健脾開胃、潤腸通便、清熱解毒

蘋果菊花無花果茶… Read the rest

【#24節氣 – 大暑】

#24節氣 – 大暑】

大暑到了,代表到達全年溫度的最高點,避免長時間於太陽下曝曬,外出時做足防曬措施。在室內開冷氣溫度不宜過低,風扇或冷氣風口應避免直接吹着身體,以免著涼。要注意不宜全日逗留冷氣房,因為出汗是身體調節體溫的方式,長期處於低溫會導致毛孔閉塞,陽氣被鬱,濕氣滯留體內,容易導致水腫、怕冷、痛症等問題出現,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時間進行戶外運動,揮灑汗水。天氣炎熱,脾胃容易受困以致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,可適量進食酸味食物,例如酸梅、檸檬、烏梅、菠蘿、百香果、洛神花等,有助生津止渴、健胃消食。

大暑養生重點:「清熱利濕,健脾養胃」

冬瓜:清熱祛暑、利水消痰
荷葉:解暑熱、清頭目、降脂減肥
生薏米:清熱健脾、祛濕消腫

冬瓜荷葉薏米茶… Read the rest

【是日芒種】

【是日芒種】

芒種節氣是農夫開始下半年播種的時間,進入典型的夏季氣候:天氣異常炎熱,空氣非常潮濕,濕重容易令人感到疲勞、胸悶、食慾差。脾胃相對虛弱的人都易有腸胃不適症狀,所以更需注意飲食,宜清淡,少進食生冷及油膩食物。端午節前後吃糭也要適可宜止,感到飽飽滯滯的話可以喝杯烏梅山楂蘋果茶,有清熱消滯的作用。

芒種養生重點:「清熱祛濕,養護陽氣」�

烏梅:生津止渴、斂肺止咳
山楂:消食健胃、行氣散瘀
甘草:益氣健脾、清熱解毒

烏梅山楂蘋果茶
功效:清熱、生津解渴,紓緩消化不良、口乾、口臭、大便偏硬等偏熱症狀。
材料:蘋果2個、烏梅60克、山楂30克、甘草15克、桂花1湯匙、冰糖適量
做法:材料洗淨,蘋果去皮去芯切塊備用。鍋內加入約2500毫升水,除桂花及冰糖外加入所有材料,武火煮滾,轉小火煮約1小時,最後加入桂花、冰糖調味即可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是日小滿】

【是日小滿】

小滿節氣指「物至於此小得盈滿」,稻麥等穀物已開始飽滿的意思。

天氣日漸炎熱,宜適量食用有消暑清熱祛濕功效的食材,如冬瓜、老黃瓜、綠豆、生薏米、粟米鬚、木瓜等。每日飲米水亦有助健脾祛濕。夏天不宜賴床,趁早晨時間到戶外散步或慢跑,促進陽氣生長,做運動亦有助身體排汗祛濕,運動後宜立即把汗抹乾,別在滿身大汗時吹冷氣。濕度高時宜開抽濕機,減少外濕的侵襲。

小滿養生重點:「清熱利濕,健脾養胃」

蘋果:潤肺健胃、生津止渴
雪梨:生津潤燥、清熱化痰
茯苓:健脾滲濕、安神
扁豆衣:健脾、化濕、消暑

蘋果雪梨扁豆衣茶
功效:健脾袪濕,紓緩疲倦、睡眠不足、四肢重墜及水腫等濕重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是日立夏】

【是日立夏】

立夏代表夏天正式來臨,晝長夜短,氣溫升高。夏天屬火,火氣通於心,所以夏天宜養心,減慢生活節奏,正所謂「心靜自然涼」,避免進行太激烈的活動,宜選擇行山、散步、慢步等較溫和的運動,以避免大量出汗,運動後要多喝水即時補充水分。飲食宜清淡,有助調養胃氣,抵禦暑熱的侵襲。並且適量進食酸味食物,因為酸性收斂,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,同時又能生津止渴、健胃消食。

立夏養生重點:「清心降火,健脾養胃」

百香果:開胃、生津潤燥
薄荷:疏散風熱、透疹
綠茶:清熱、生津止渴

百香果薄荷綠茶
功效:清熱生津,紓緩口臭、多眼垢、小便偏黃等症狀。
材料:百香果1個、薄荷數片、綠茶茶包1個、蜂蜜適量
做法:… Read the rest

【是日穀雨】

【是日穀雨】

「穀雨,穀得雨而生也」,穀雨節氣前後雨水增多,天氣日漸暖和,已開始感受到春日尾聲。請繼續注意濕邪對身體的影響,濕重會讓人感到容易疲倦、胃口不佳、頭重重等,飲食以健脾化濕為原則,適量進食薏米、赤小豆、扁豆、茯苓、淮山、番薯等健脾祛濕食物,增強脾胃功能。同時少吃生冷、重口味、煎炸油膩食物,養成每日飲用一杯米水的習慣就更好了。

穀雨養生重點:「健脾養胃,利水化濕」

生薏米:清熱健脾、祛濕消腫
熟薏米:健脾
檸檬:開胃消滯、生津止渴

檸檬薏米水
功效:健脾祛濕,紓緩四肢困倦、食慾差、水腫等症狀。
材料:生薏米30克、熟薏米20克、檸檬3-4片、冰糖適量
做法:材料洗淨,鍋內加入800毫升水,加入生薏米及熟薏米煮滾,轉小火煮約45分鐘,加入冰糖煮溶,熄火加入檸檬片即可。… Read the rest

感謝您加入我們的電子情報!

優惠碼:test_subscription_coupon

© 2023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© 2023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Logo
CheckCheckCin
Logo
立即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