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最怕轉天氣】昨天突如其來的9號風球有沒有令你關節腫痛?

【最怕轉天氣】昨天突如其來的9號風球有沒有令你關節腫痛?

⭐經常自嘲準過天文台
⭐關節痛不只是老人家才有
#星期三CheckCheckMail

年紀輕輕有風濕?
阿佳:「去年打波時扭傷膝頭,最近轉天氣關節便會痛起來,不是老人家才有風濕嗎?」

CheckCheckCin:一般人認為「風濕」是一種慢性關節痛,尤其轉天氣時特別容易發作,其實在中醫理論中「風濕」分別指風邪與濕邪,「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」中醫稱之為痹證,即凝滯不通的疾病,每逢潮濕下雨天,風邪和濕邪之氣較盛,如果身體受風寒濕邪侵襲,便會使經絡氣血受阻,疼痛加重。風邪為患屬於「行痹」,關節疼痛遊走不定、有時兼有寒熱;寒邪為患屬「痛痹」,關節疼痛劇烈、痛有定處,得熱稍緩,遇冷則劇;濕邪為患屬「著痹」,關節沉重酸脹、疼痛及腫脹。久病、年老體虛,又或者肢體關節曾受傷的話,外邪更易於侵犯,容易出現風濕痛。「風濕」患者不分年齡性別,只是長者多體虛,患風濕的機會較高,其實年青人同樣有機會患上,不要以為風濕屬於老人病就置之不理,有舊患的話宜諮詢註冊中醫師治理,平日亦可以多按足三里穴及血海穴作保健,如果平素多受風寒冷氣者,也可以做艾灸,有助溫經通絡。

足三里穴
功效: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通經活絡、疏風化濕。
位置:位於外膝眼(膝蓋側的凹位)對下4隻手指下的位置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不通則痛】慢性痛症非常普遍

【不通則痛】慢性痛症非常普遍

⭐痛楚持續三個月以上就屬於慢性痛症
⭐小心預防積極治理
#星期二提升正能量

養肝腎防筋骨痛
即使未有經歷外傷,不少人偶爾也會出現筋骨痛症,例如常用電腦的人有肩頸痛,OL或者有蹻腳習慣人士易有坐骨神經痛,姿勢不正確引致腰肌勞損會有腰背痛,又或者年紀大有退化性關節炎等。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痛症屬於「痹證」,當風、寒、濕、熱外邪侵襲人體,閉阻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肌肉、筋骨、關節發生酸痛、腫脹、麻木、沉重、關節變形甚至局部熱腫等症狀。除了外來原因,中醫理論認為「肝主筋、脾主肌肉、腎主骨」,如果本身肝脾腎不足,特別容易出現筋骨痛症,例如肝血不足的人容易抽筋,脾虛的人容易感覺肌肉重墜疼痛,腎虛的人容易腰膝酸軟。
慢性痛症最煩人,想預防筋骨痛症的發生,最重要是保持經脈通暢,避免風、寒、濕、熱外邪侵襲,注意保暖,配合適量運動,避免身體聚濕,適量食用枸杞、栗子、核桃、芝麻、黑木耳、黑豆、桑椹等食材調補肝腎。

桑寄生黑豆桂圓茶
功效:養肝益腎,紓緩因肝腎不足引致的腰膝痠軟症狀。
材料:桑寄生15克、黑豆15克、桂圓9克… Read the rest

【抗疫有道】強肺茶療強勢回歸!

【抗疫有道】強肺茶療強勢回歸!

⭐️再度為大家趕工出貨
⭐️寒底熱底同時回歸
#是時候要更健康

肺炎再度肆虐,我們特別在此非常時期重推兩款限量版「強肺袪濕茶」,針對寒熱兩種體質,體質平和人士則兩款皆宜,袪濕功效同樣出色!「是時候,要更健康!」根據體質,齊來強身防病,家中長備強肺袪濕茶打好底子,對抗疫情!

?熱底人:怕熱、口乾舌燥、心煩失眠、大便秘結
❄️寒底人:怕冷、手腳冰冷、靜默懶言、容易腹瀉

?強肺袪濕茶/熱底(有熱氣OK!)
材料:太子參、玉米鬚、菊花、梨乾
功效:清熱、養肺、袪濕… Read the rest

【養生靚湯】腐竹白果除了煲糖水也可以煲湯

【養生靚湯】腐竹白果除了煲糖水也可以煲湯

⭐️腐竹令湯水質感滑味鮮甜
⭐️胡椒先用白鑊炒過味道更香
#星期五湯水

胡椒湯暖胃驅寒
大熱天時仍然覺得凍?辦公室、商場甚至公共交通工具都冷氣大開,夏天有手腳冰冷症狀也不出奇,尤其氣血不足、陽虛體質人士,因為陽氣不足溫暖身體而生寒,怕冷人士平日要多曬太陽,以及多吃能溫陽散寒的食物,例如胡椒,它有除胃寒、消寒痰、化食積的作用,除了煮食調味也可用來煲湯,大家都想起胡椒豬肚湯了吧?!今日來個胡椒素湯,連素食者都可以飲用,平日多吃生冷食物、凍飲而引致胃寒的人也適合飲用,症狀為胃脘疼痛、疼痛時怕冷、噁心嘔吐等。注意此湯屬性偏溫熱,陰虛有火者忌服。

溫陽散寒湯水小貼士:
適當地添加溫陽散寒功效的食材如南瓜、栗子、龍眼乾、合桃、黨參等。

南瓜腐竹銀杏胡椒湯
功效:暖胃驅寒,紓緩怕冷、手腳冰冷、胃寒等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飲食養生】根據體質吃辣不傷身

【飲食養生】根據體質吃辣不傷身

#辛能燥濕
#「濕熱」人士再吃辣反加重熱
#星期一踢走BlueMonday

你適合吃辣嗎?
我們常說五味包括甜、酸、苦、辣、鹹,但其實舌頭只感受到甜、酸、苦、鹹,那麼辣呢?原來辣是痛覺非味覺,辣椒素會產生強烈的刺激性,吃後使人感到灼熱的辛辣感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辣又稱為「辛」,具辛味的食材多具有宣散、行氣、祛散風寒、通血脈及發汗的功效,辛味食物大多屬性偏熱,例如辣椒、薑、蔥、洋蔥、大蒜、胡椒、紫蘇等,都有驅寒補暖的功效,所以身體偏寒人士可以適量食用,亦適合外感或風寒濕邪者食用。要注意氣虛、血虛人士則不宜多吃辛辣食物,以免氣血耗散,令氣血更虛弱。
氣滯、血瘀、濕熱及陰虛體質亦少吃為宜,因為辛辣會加重身體的偏熱症狀,辛辣又會抑制肝臟功能,使經脈不能保持暢通,加劇氣滯、血瘀問題。容易胃痛、胃脹的人亦不宜吃辣,以免加重症狀。
吃辣可以以促進排汗而祛濕,但濕熱體質的話,要祛濕還是多進食健脾祛濕食物例如薏米、淮山、白扁豆、赤小豆等,或者每天飲用一杯米水健脾胃吧。

留言或按讚??支持一下我們吧!❤️ 歡迎 … Read the rest

【經前浮腫】每個月總有幾日脹半個碼

【經前浮腫】每個月總有幾日脹半個碼

⭐️身體虛寒人士情況特別嚴重
⭐️建議多做運動排汗提升陽氣
#星期二提升正能量

經前水腫肥幾磅?
有些女生常常把減肥掛在嘴邊,並非她們沒有恆心減肥,有可能她們都在經歷「經前水腫」,月經前或經行期間人開始變得浮腫,手腳粗壯了,面頰也變圓了,月經淨後身形卻回復正常,中醫稱之為「經行浮腫」,多數成因為脾腎陽虛,除了面目浮腫,伴隨症狀為四肢冰冷及腫脹、腰膝痠軟、大便稀爛等,由於準備行經之際消耗較多氣血,令脾腎陽虛問題更加嚴重,脾不能運濕,腎不能溫化水液,水濕停留於肌膚便造成水腫。要根治問題就要健脾補腎,月經前一星期要開始禁食生冷、避免受寒、也可以適量進食枸杞子、核桃、腰果、黑豆等補陽食材,及溫經散寒食物如薑、南瓜、洋蔥、桂圓、紅糖等。
… Read the rest

【大便不見蹤影】有大便時則有食物殘渣

【大便不見蹤影】有大便時則有食物殘渣

⭐️之前吃甚麼排出的大便就見到甚麼
⭐️脾腎陽虛導致消化系統罷工
#星期二提升正能量

沒有便意或因陽氣不夠
大便為食物經消化後的殘渣,因為受到膽汁的作用而呈淺至深啡色,除了個別難消化的食物例如粟米、金菇、火龍果籽會出現在大便之中外,健康的大便一般都不會見到食物殘渣。如果你的大便排出時困難,感覺要用很多力氣,甚至沒有便意,或者大便內有未消化的食物,伴隨症狀有怕冷、口淡、面色偏白、嗜睡、小便量多且時間長、夜尿頻多等,很大可能屬於陽虛型便秘,體內陽氣不足,寒自內生,影響大腸傳送功能而引致便秘。要改善症狀除了適量食用有潤腸通便功效的食材,亦要注意補氣及溫陽散寒,每日飲用米水,適量進食粗糧如番薯、芝麻糊、薑茶、紅棗等,戒吃生冷食物,有空去曬曬太陽則有助恢復消化系統的健康。

核桃黑芝麻燕麥米水
功效:補腎益精,紓緩陽虛引致的怕冷、皮膚乾燥及便秘症狀。… Read the rest

【汗證分析】有汗、無汗、多汗、少汗都有人擔心

【汗證分析】有汗、無汗、多汗、少汗都有人擔心

⭐留意出汗的時間及位置
⭐流汗時避免吹風和沖凍水涼
#星期一踢走BlueMonday

出汗解碼
夏天來了,流汗開始增多,正常的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方式,出汗異常的話中醫稱為「汗證」,例如有人過於大汗,靜止時都不斷出汗;亦有人無汗,身體未能適當散熱;有人在身體某部位特別多汗等。別以為出汗只是蒸發了一些水份,中醫理論認為「汗為心之液」,出汗過多會耗傷心血。如果遇上出汗問題,宜記低出汗的時間、位置及原因,向註冊中醫師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。
… Read the rest

【湯水養生】母親節煲蟲草花湯表孝心

【湯水養生】母親節煲蟲草花湯表孝心

#蟲草花是真菌與冬蟲夏草沒有關係
#價格親民用來煲湯炒菜都適合
#星期五湯水

蟲草花湯潤肌抗衰老… Read the rest

【送禮講心思】媽媽的健康最重要

【送禮講心思】媽媽的健康最重要

⭐️送鮑參翅肚固然大方得體
⭐️但配合體質食用更重要
#星期四食材

母親節實用送禮指南
母親節是表孝心的日子,親手為媽媽/奶奶/外母挑選禮物,既要得體還講求實用,媽媽總是說「食得落肚最實際」,送吃的東西價錢還是其次,最重要方便、貼心,按著對方的健康狀況選擇就最好不過!
… Read the rest

Thanks for joining our newsletter!

Coupon Code: test_subscription_coupon

© 2025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© 2025 CheckCheckCi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
Logo
CheckCheckCin
Logo
Get the app